记得今年五月,东营鸿港医院精神心理中心的小院里人头攒动。我带着患者栽种了十几株菊花苗,众人各司其职:有人奋力挖坑,有人轻轻扶着花苗,有人扯着水管子准备浇水。连平日沉默的患者都主动接过同伴的铁锹,这份协作与热忱,比繁花更动人。


菊花苗在小院安了家,便也成了大家的牵挂。初期常有人浇水,随着治疗推进后照料渐疏,但是“花会不会开”这个疑问从未停歇。重度焦虑的小韩、休学的小程都曾带着期盼发问,我虽无十足把握,仍轻声安抚:“秋日未到,咱们静待花开。”
夏去秋来,无人再特意提及菊花,患者们却在悄然蜕变:小韩主动加入手工小组,小程在情绪管理团体中慢慢敞开心扉。康复出院名单日渐变长——小韩回家之后开了小餐馆,小程也顺利复学。我送别他们时满心欢喜,路过花池总会下意识多望几眼。
一日清晨前往住院部,刚进大门,墙边的绚烂便撞入眼帘——菊花已悄然盛放:淡黄温润如凝脂,米白素净雅致,紫色艳而不俗,重瓣饱满、单瓣轻盈,叶片满是生机。我站在花前愣了许久,忽然想起小韩挖坑时用力的模样,想起小程抚摸花苗时温柔的眼神,那些曾经的疑问和期盼,此刻都化作了眼前这满池的绚烂。

原来,无论是花草生长还是心灵疗愈,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就像那些菊花,在无人刻意关注的日子里,默默扎根、积蓄力量,等到秋日来临,便自然而然地绽放芳华;而我的患者们,也在一次次治疗与自我调整中,慢慢抚平心灵的创伤,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所谓疗愈,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像种菊花一样,需要耐心陪伴,需要给予空间,需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