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恰如其名,每年秋冬季节,儿童流感都会频发,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容易中招。流感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一次游玩聚会,流感就可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其中部分可能发展为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了解流感的症状、传播方式和防治方法,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保护孩子。
症状分析,及时识别
流感≠感冒,儿童流感通常起病急,且容易出现变异,每年的流感流行株都可能不同,之前感染获得的抵抗力对新流感流行株无效,症状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常见表现包括:
精神不佳:活泼爱动的孩子,突然变得嗜睡、胃口也变得不好,易哭闹、呼吸急促等。
发热干咳:多数孩子患上流感后,发热明显,且会出现干咳、喉咙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全身酸痛:6岁以上的孩子和成人相似,可能出现寒战、肌肉酸痛、乏力,大一点的孩子可能抱怨“浑身疼”。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突然高烧和全身酸痛,建议尽快就医确认。
传播途径,避免接触
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其中“飞沫”;“空气”;“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播方式:
①飞沫传播:在患儿咳嗽和打喷嚏时,病毒将会通过飞沫,在1米范围内进行传播。
② 接触传播:病毒可在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孩子摸到后再揉眼睛、鼻子就可能感染。
③ 空气传播:如果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病毒可能会积聚,增加感染的风险。
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活动场所,更容易暴发流感,所以在孩子患上流感后,建议居家休息,避免病毒再度传播 。
治疗策略,精准康复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流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同时做好家庭护理的细节:
① 抗病毒药物:医生会开具常见药物,注意服用剂量和频次一定要谨遵医嘱。
② 饮食调整:在饮食上为孩子提供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让孩子补充营养。
③ 补充水分:高烧容易脱水,可少量多次喂温水、米汤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为正常)。
④注意事项:如果孩子服用药物后,依旧高烧、精神差,恐出现并发症心肌炎和肺炎,需立即就医。
预防为先,未雨绸缪
预防流感的最佳方式便是接种疫苗,同时在日常防护上,也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重视疫苗:6个月以上的儿童,建议坚持接种流感疫苗,疫苗保护期约在6-8个月,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
(2)勤洗手:在流动水下,通过肥皂清洗双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后、饭前便后等。
(3)减少接触:倘若家人感冒,尽量与孩子分餐,并通过戴口罩降低传播几率。
(4)保持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降低病毒浓度。
(5)增强免疫: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均衡饮食(多吃蔬果、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减少聚集: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做好防护,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流感虽然如“流行歌曲”一般,不经意间就来到人群中间,但只要科学防治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烧、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务必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让我们共同做好这场流感“攻防战”,捍卫孩子的健康!(供稿:丁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