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营新里程老年医院!

让人人享有更美好的健康服务
夏季:上午:8:00-12:00 下午:2:00-5:30
冬季:上午:8:00-12:00 下午:1:30-5:00

0546-8175566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律动不息|第26个世界心脏日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但80%的心血管病可以通过科学预防避免。

        9月29日,我们迎来了第26个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律动不息”(Don't Miss a Beat)。心脏,这个仅相当于我们拳头大小、默默跳动一生的器官,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呵护。


图片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是头号致死因素,每年导致超过2050万人死亡。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形势同样严峻,高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但令人鼓舞的是,多达80%的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是可以通过主动采取积极措施来预防的。

了解“伤心”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非偶然,它遵循着一条清晰的“心血管事件链”:从上游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等危险因素,到中游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可能引发的心梗,再到下游的心衰、脑梗死等重症。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强调:预防永远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整个事件链的起点是高危因素的日积月累导致斑块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在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坏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内皮堆积,导致斑块逐渐形成。

识破心脏危机信号

       心脏问题的症状多样,识别这些信号至关重要。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常发生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之后。患者会感到胸部有压榨性疼痛或闷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颈部、下颌等部位,通常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相应药物即可缓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斑块虽然狭窄程度不高,却不稳定,一旦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必须高度警惕。如果出现突发性的胸痛、胸闷、压迫感、不明原因的严重气喘、心悸、头晕甚至晕厥等情况,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严重警报,务必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

科学护心,从生活细节开始

       合理膳食,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是控制“三高”的基础。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控制红肉和加工食品摄入。

       适度运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星期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剧烈活动)。保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不仅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直接增强心脏功能。

       规律作息,充足的夜间睡眠能够保护心血管健康,睡眠不足6小时可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此外,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打鼾并非睡得香的表现,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这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


       戒烟限酒,戒烟可为心脏带来显著获益,使血管恢复如初。同时,要警惕电子烟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饮酒会导致心率加快,其中女性对酒精的心率效应更为敏感。

       心理平衡,压力大时,血压会升高,紧张、焦虑与血压升高相关。精神障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学会管理压力,通过冥想、兴趣爱好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心理平衡。

抓住“黄金救援期”

       心肌梗死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葛均波院士指出:“如果能在发病后的120分钟内开通梗死血管,可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但心梗的治疗也并非“一劳永逸”。首次发生心梗的患者在1年内有约20%的几率会再次发生心梗、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且心梗患者如果再次发生心梗,1年内死亡率会升高超25倍。


       因此,心梗抢救成功并不是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终点,而是长期管理的起点。心衰患者出现症状后,死亡率与癌症相当,甚至预后更差。但即使到了这个阶段,规范治疗依然能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或逆转心脏重构,减少再住院。


       心脏守护是一场持久战,它不需要豪言壮语,只体现在日常的一粥一饭、一举一动中。从今天开始,倾听每一次心跳,珍惜每一个呵护心脏的机会——因为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供稿:王有、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