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由酵母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耳部炎症,常见症状为耳内瘙痒难耐、霉菌团堆积,耳道闷堵、听力减退等,若合并细菌感染,还可能引发外耳道疼痛、肿胀,甚至出现流脓、流水等症状。真菌“生命力顽强”,所以外耳道真菌病是一类易复发的耳部常见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与困扰,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或诱发更具侵袭性的感染。
外耳道真菌病如何治疗?
研究表明,耳真菌病的治疗关键是严格的器械灭菌、认真细致的外耳道清理、抗真菌药物足量与准确的应用。目前,我院耳鼻喉科开展外耳道真菌病的综合治疗,通常采用“三步法”:
第一步:内镜下外耳道清理。借助内镜技术,将耳内图像放大并清晰呈现,便于医生更彻底地清理耳道内的病灶,避免痂皮下真菌残留。同时,耳内镜还能精细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细微病变。
第二步:药物治疗。在清理干净外耳道后,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填塞或涂抹,以有效控制真菌感染。
第三步:微波治疗。通过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分泌物干燥及炎症吸收。
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原因?
正常情况下,外耳道里分泌的少量耵聍(耳屎)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就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止真菌在耳道内生长。然而,如果耳内微环境被破坏,真菌就可能 “趁虚而入”。
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诱因包括频繁挖耳、采耳、游泳、理发等行为,这些行为容易破坏耳道的正常环境,为真菌入侵创造条件。此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全身消耗性或代谢性疾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佩戴助听器、接受放射治疗以及抗生素滥用等,都可能增加外耳道真菌病的发病风险。
1、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不要用不干净的器具或手挖耳,采耳要去正规机构。
2、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避免耳内进脏水;游泳、洗澡时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可以蹦跳几下,让水流出后擦干。急性感染期则当避免水上活动。
3、注意卫生:足癣、体癣、灰指甲等患者注意防止感染至耳部;戒除挖耳习惯,正规医院里处理耵聍栓塞、油耳等问题。
4、积极治疗外中耳慢性炎症,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湿疹等。
5、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医生提醒:若您出现耳内瘙痒、闷堵等不适,请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切勿自行用药,以免症状加重,延误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治疗周期较长,约需4-8周,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期早日康复。
地址:门诊四楼耳鼻喉科
电话:0546—817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