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30日是第九届中国麻醉周,今年麻醉周的主题是“生命至重 大医精诚 守生命保驾护航 护健康安逸绵长 ”。麻醉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支柱,是手术治疗的基石,更是舒适化医疗的守护者。
麻醉医生常被误解为“打一针让人睡觉”的角色,但实际上,他们是手术室中的“生命守护者”,贯穿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并在急救、疼痛管理、舒适化医疗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今天,让我们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了解麻醉、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共同关注健康背后的“生命守护者”。
麻醉,不仅仅是“打一针” 许多人认为麻醉医生的职责只是“在手术前打一针让患者睡着”,但这只是冰山一角。麻醉医学的核心是保障患者在手术或诊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舒适体验,涵盖术前评估、术中生命监护、术后疼痛管理等全流程。 术前评估: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基础疾病等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预判风险并做好预案。 术中监护:手术中,麻醉医生需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等生命体征,随时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患者“无痛、无意识、无记忆”的同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术后镇痛:麻醉医生还会为患者制定术后镇痛方案,加速康复,减少并发症。 麻醉学科:现代医学的“隐形守护者” 麻醉医学的进步推动了现代医疗的飞跃发展。从手术麻醉到舒适化医疗,麻醉医生的身影活跃在多个领域: 1. 手术麻醉:无论是心脏手术、器官移植,还是剖宫产、阑尾切除,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2. 无痛诊疗: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支气管镜、无痛拔牙种牙等技术的普及,让患者告别“痛苦检查”。 3. 分娩镇痛:通过椎管内麻醉技术,让产妇在自然分娩中减轻疼痛,提升生育尊严。 4. 慢性疼痛治疗:针对癌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麻醉医生通过神经阻滞、镇痛泵等技术帮助患者重拾生活质量。 5. 急救与重症: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麻醉医生是气管插管、循环支持等技术的核心力量。 麻醉的重要性:安全与舒适的双重保障 1. 保障手术安全:麻醉医生被称为“手术室里的生命守护者”。术中一旦发生大出血、过敏反应或循环衰竭,麻醉医生是第一时间处理危机的“急救专家”。 2. 推动舒适化医疗:麻醉技术让患者不再因恐惧疼痛而延误治疗,提升就医体验。例如,我国无痛胃肠镜的普及率已超90%,成为早期癌症筛查的重要助力。 3. 加速术后康复:科学的术后镇痛能减少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麻醉,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理性与温情的共生。中国麻醉周不仅是一次科普,更是一次对生命的致敬。愿更多人了解麻醉、理解麻醉医生,共同守护这份“无痛、无忧”的健康权利。
科室简介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士)7人。 常规业务:开展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技术操作;开展了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恢复与镇痛等围术期管理;开展了小儿、老年、危重患者等特殊群体患者手术麻醉及急危重症患者急救复苏;开展了术后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支气管镜、介入手术麻醉等无痛诊疗业务;开展了疼痛门诊诊疗业务。 特色业务:超声引导中心静脉、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有创监测,麻醉深度监测;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环甲膜穿刺表麻下可视喉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处理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定位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胸科微创手术等高危手术麻醉;输液港技术;自体血回收机使用技术。 先进设备:科室现有迈瑞多参数监护仪、欧美达多功能麻醉机、德尔格多功能麻醉机、奥林巴斯纤支镜、因赛德斯插管软镜、优亿可视喉镜、KaWe纤维喉镜、菲利普除颤仪、浙大史密斯微量输注泵、江苏科凌多功能手术床、Storz 腔镜系统、强生超声刀、北京京精血液回输机等设备。